節目
靈魂的守護者—卡爾德萊葉
不記得誰說過,沒聽過卡爾德萊葉(1889-1968)的絕不配稱影迷。電影史上若要選絕對不可抹除的十人,名單準有他在內。
看丹麥國寶級導演德萊葉的作品,不難發現他鏡頭下角色的目光不時會望向遠方,彷彿總有遙不可及的事物吸引着他們。抉擇時候、掙扎之際,苦難裏、沉思中,猶似有種神秘的召喚,令角色望穿鏡頭,以至望穿觀眾身後。好不容易,我們才明瞭,被凝望和憧憬的,可不是似無還有的靈魂?
童年時住過孤兒院的德萊葉,加入影圈前當過記者,於丹麥播種,法國成名。作為以「絕不討好觀眾」稱著的電影作者,他的名字與藝術電影幾乎劃上等號。創作貴精不貴多,一直以獨特的光影魔法駕馭不同的類型和主題,感動影迷。
從《聖女貞德》的靈魂剖示到《太初有道》的捕捉奇蹟,由《情鎖》的人性背叛與愛的辯證,到《憤怒的日子》的迫害控訴,以至《愛是沒保留》那愛與自由宣言,德萊葉逐步建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強烈風格—緩慢的敘事節奏、靜謐有致的影機運動、脫胎自小劇場的精準調度、限制視域的長鏡頭;忠於黑白影像,堅持角色大於故事,出入心理寫實主義與簡約主義,並且在有聲電影保留大量默片時代的剪接感,卻永遠不覺過時。
是的,德萊葉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深諳電影神秘及超越力量的他,從未放棄把鏡頭對準智思界(Nomena),以光影守護靈性與人文。仍在懷疑精神沒有重量?快來看看德萊葉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