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無止境的旅程 — 安哲羅普洛斯全展
人類的宿命。永恆的回歸。這些主題追隨着安哲羅普洛斯(1935-2012)一生,在其電影裏不斷變奏與賦格。放逐、流離、歸夢,乘光影孤舟航向奧德賽之旅,探索着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邊界,影像美學的冒險將人引領至前所未到之境;而這旅程,永無止境。
圓,拜占庭文化中標誌神聖的概念,是安氏電影擁抱永恆與延續的符號。往復循環的尋父旅程,自小深植於記憶之中:母親拖着他的手,在荒野亂屍堆中尋找父親,成了畢生難以磨滅的烙印。由《塞瑟島之旅》以至《霧中風景》,一直追尋是那流亡在外、久別回家甚至不知存在與否的父親;由《尤利西斯的凝望》、《一生何求》以至《時光微塵》,在那亞歷山大或導演A的身影裏,不斷反思自我身份、命運與歸宿。
長鏡頭的沉默凝視,360度全景的冷靜縱觀,像手風琴緩緩伸舒的推軌移動,構成了思哲辯證而詩意縈迴的畫面。於現實與虛幻之間自若遊走,時間穿越空間遂意流動,讓過去與現在交錯重疊,任情感追憶幻變。從開始到終結,又回到起點,故事彷彿重新開始,演遞交嬗。迷霧中的大樹、崩坍的巨像、黃雨衣的難民,種種意象更迭出現,遙相呼應,隱喻層層昇華;以疏離淡懷憂患,於沉默寄寓希望,守護着現代主義電影之靈。
古希臘神話與戲劇的詩魂,流貫於電影的經脈,繼承着阿伽門農、俄瑞斯忒斯的悲劇宿命,賦予現世的詮釋。走過希臘二十世紀最動盪的歲月,巴爾幹歷史的幽靈如濃霧籠罩不散,家國的苦難、民族的悲情以至個人的命運,隨歷史永劫輪迴,與革命理想的幻夢永遠同在。以切身而又超脫自我的視野,把歷史的回溯提煉到神話的真實,呈現「另一個希臘」──那個回不去的家。
尋覓、失去、再尋覓……那孑孓獨行的身影,惜因意外到不了「另一片海」的彼岸。又或結束,才是開始?
劉別謙 — 妙不可言的狡黠幽默
奧遜威爾斯稱許他是巨人,才華及創意令人驚嘆;尚雷諾亞誇讚他開創了現代荷里活;差利卓別靈亦頌揚他以絕不色情的方式,表現了性的優雅與幽默,無人能及。這位大師眼中的大師,正是以喜劇獨步天下的劉別謙(1892-1947)。他為荷里活浪漫喜劇奠定成功方程式,亦令歌舞片類型大放異彩。得意門生比利懷特甚至在辦公室牆上掛了這麼一句提醒自己:「換了是劉別謙會怎樣做?」影響力無遠弗屆,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亦絕非誇大之辭。
劉別謙生於柏林,默片年代已聲名大噪,三十歲成為首個被荷里活羅致的德國導演,把歐陸都會的精緻與風情,帶到彼岸開花結果,其中尤以《迴轉姻緣》為最上乘之作。由無聲到有聲,由百無禁忌到電檢雷厲風行年代,他都應付裕如。談情說性不露骨,詼諧風趣不低俗,對人性更有生動細膩描寫。其獨有的「劉別謙筆觸」雖難以言喻,但仍為人津津樂道,即使踩入情慾禁區,依然優雅含蓄,充滿機智幽默,每每點到即止,卻能舉重若輕。有時用一道門遮擋視線;有時把重要情節置於畫面外,從而挑動觀眾想像;有時一語雙關,更令人會心微笑。他的電影沒多餘鏡頭,借杜魯福之言,其省略筆法猶如芝士上的洞,每個洞都在向觀眾打眼色。
《天堂艷史》堪稱「劉別謙筆觸」示範作,亦是風格上他最滿意的作品;《人約黃昏後》更被影評人寶蓮姬爾譽為「近乎完美」。他擅於發掘明星潛能,嘉寶和瑪蓮德烈治在其鏡頭下都脫胎換骨,加利谷巴亦充分發揮喜劇潛能。以幽默為武器,透過愛情喜劇的輕巧反照時代的荒謬,《蘇俄艷史》諷刺鐵幕、《戲諜人生》對抗納粹、遺作《佳偶天成》亦不忘戲謔階級及性別定型。今年值劉別謙130 歲冥壽,回顧其精心傑作,展現喜劇大師的才情與魅力所在。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