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叛道獨行 尼古拉斯雷
尼古拉斯雷﹙1911-1979﹚,五、六十年代美國電影最重要的作者導演之一, 經典包括《琴俠恩仇記》(1954)、《阿飛正傳》(1955)、《狂夫淑婦》(1956)等,觸及現代人存在意識與文明社會的永恆矛盾,風格精煉破格。他長年與荷里活片廠式流水作業搏鬥, 在類型片裹造就個人藝術,特別受法國影評人如高達、杜魯福、利維特等推許,導演雲溫達斯、楊德昌及占渣木殊亦深受啟發。雷具有美國土生土長的新世界視野, 他的電影是概念化美學,個體在群體空間感到焦慮暴力,非因某社會議題,而是人與文明及社會規範的根本對立。《虎穴追兇》(1951)的都市和自然,《沙漠血戰史》(1957)的死亡和戰爭,《狂夫淑婦》的美國夢,人必須經歷,有時獲情感撫慰,更多是絕望和孤獨,但影片不溺於傷感,因這可能是人生終極。他的影像準確新穎,不盲從寫實主義潮流用實景, 必別具涵意。片場搭景最能表現雷的電影特質, 《蘭閨艷血》(1950)的庭園,《琴俠恩仇記》的賭場,《狂夫淑婦》的居室,整齊空間中透着陰翳冷清的燈光,使場景成為困閉的意象。場面調度向來精煉,《琴俠恩仇記》的強烈色彩,《狂夫淑婦》從樓梯到客廳的視覺衝擊,直接不諱點出矛盾和情感。雷的創作高峰,正值古典荷里活受震動之時,他的電影是徵兆,並提供類型拓展種種令人驚喜的成果。荷里活作者導演的魅力,正是類型以外展現個人視野,雷可能做了最大程度的挑戰,他作品裏獨特的世界觀和美學風格完全是大師風範,晚年過渡到獨立電影,對年輕人的體恤關懷不減,誠為荷里活作者中罕見。
凝光留影 攝影大師洛比慕勒
起初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然後有了光。光暗的明滅、陰翳的濃淡,在攝影大師洛比慕勒(1940-2018)的鏡頭下,成了透視靈魂的犀照。「他像維梅爾或德霍赫學派的荷蘭畫家,只是生於錯誤的世紀。」占渣木殊如是說。自言像畫家多於攝影師的慕勒,認為「光影魔力在於令觀眾相信光的真實性」;崇尚簡約,唯憑直覺,善用自然與場境光線,敏銳捕捉環境氛圍,映照人物內心景致的幻變。從不刻意追求唯美影像,對構圖、節奏、色調、空間的匠心獨運,令他的影像詩意無盡。慕勒的追光人生,始自與雲溫達斯的相知相惜。由《守門員的焦慮》( 1 9 7 2 ) 開始,兩人開展了廿多年的公路電影旅程─從《愛麗絲漫遊德國》( 1 9 7 4 ) 、《美國朋友》(1977)以至康城金棕櫚得獎作《德州巴黎》(1984),溫達斯「完全交由洛比去尋光」,以異鄉疏離的光影稜鏡,折射美國的文化神話,締造獨步影壇的電影美學。只與靈魂相通的導演合作,占渣木殊、拉斯馮特爾的特立獨行,與慕勒的實驗精神成了天作之合。《三個藍月亮》(1989)的落寞藍調、《離魂異客》(1995)的黑白蒼茫,慕勒以迷離光影建構孤高空靈的世界;拍攝《愛情中不能承受的痛》(1996)的愛美莉屈臣,以至《天黑黑》(2000)的Björk,他則聚焦人性的幽微複雜,潛進感情與靈魂的深邃奧秘之中。或明或暗,永無法一眼望穿;慕勒的光,總帶一絲神秘感,教人在想像的空間中,凝思天地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