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中文

好色一代男 增村保造

性和慾望, 是增村保造( 1 9 2 4 - 8 6 )電影的圖騰。觀之僅見情色,是只緣身在此山中;若然昭見革命,則已識廬山真面目。

增村曾留學羅馬電影實驗中心,並據說接受過安東尼奧尼、費里尼及維斯康堤的授課。回國後,他重返大映片廠先後任溝口健二和市川崑的助導,卻不避諱批評日本電影是「非現實的唯美主義冥想的結果」。深受意大利新寫實主義影響,首作《吻》以糅合大和文化與歐美時尚的前衛風格另闢蹊徑,創作軌跡貫徹着對戰後日本社會的批判與電影改革的省思。影評家Jonathan Rosenbaum將他與德格拉斯薛克及尼古拉斯雷等美國名導相提並論,大島渚及今村昌平等亦深受其影響,從而創領日本電影新浪潮。

捨棄傳統日本電影詩意美學的感性氣質,增村鏡頭下的女性是擁抱強烈個人意識的主體。若尾文子完美展現這種「慾望與民主主義結合」的氣韻:為求真愛而殺夫的少婦、擺弄同異性愛的魔女、以靈肉普渡傷兵的天使,皆體現忠於自我的情感;無論藉性愛達致操控甚而毀滅,抑或在虐人自虐中尋求虛無快感以至政治自由,慾望迸發的火花,令人着迷。

擅長把文豪的翩翩美文轉化為流麗影像,大江健三郞在《偽大學生》的社會批判、開高健在《巨人與玩具》對商戰的嘲諷、江戶川亂步在《盲獸》的詭譎色相,透過他獨特的詮釋,展現種種社會生態與人性本質更見深刻。谷崎潤一郎的靡麗情色,與增村的放浪鏡頭更是天作之合;《卍》及《刺青》超越文字想像而直觸感官神經,透過若尾文子集誘惑與毁滅於一身的美,映照日本文化中性與死的曖昧互纏。

「無約束的慾望並不存在,暴露慾望的人只被視作瘋狂…… 我希望創造一個瘋子, 不理別人想法,展示自我慾望而不感羞恥。」畢生五十八部電影以赤祼祼的瘋狂解放慾望;好色一代男,我自行我道。

鳴謝

光影珍藏:電影基金會

史丹尼士羅林的未來哲學

因為一片會思考的海洋,波蘭科幻小說作家史丹尼士羅林(1921-2006) 廣為世人認識,《索拉里斯》兩度被改編成電影,塔可夫斯基與史提芬蘇德堡均大名鼎鼎,偏偏他對兩部電影都不感滿意,因為他的世界浩瀚而深邃,幻化多變而若即若離,即使是駕馭光影功力十足的電影大師,也未必可以與之如如相應。

擁有猶太人血統,自小便沉迷製造假證件偽地圖的史丹尼士羅林,小時全家就憑假護照逃過納粹搜捕。他沒有順從父親的期望進入杏林,反而開始發表詩作、小說和評論。由於他的寫實小說無法順利通過波蘭共產黨的審查,於是開始專注創作科幻小說,處女短篇作《來自火星的人》一鳴驚人,也為世人打開一道影響深遠的科幻宇宙之門。

這位文壇怪傑擅長結合科技和童話元素,不斷挑戰科幻類型本身的限制。讀者進入他的敘事世界,沉浸的遠不止於奇詭眩麗的情節,還包括充斥哲意的想像、令人浮想聯翩的暗示。他作品的主題,由否定與外星生命溝通的可能、思辯科技知識的發展與制約、展示倫理的缺失與弱點,到人文的終結,往往於悲觀中摻入深刻的反思,旨不在提供撥亂反正的良方,而在批判人性之餘令讀者意識自身的限制和價值。

受過共產政權統治的洗禮,史丹尼士羅林並不相信絕對真理的存在,一切都在歷史之中,因而在他那寫實主義與科幻並存的國度,對未來世界提出疑問,什麼都有因緣,同時什麼都有可能。正是這種超越限制的自由想像,令他的作品成為各電影作者爭相改編的對象。為了嘉許他的成就,波蘭國會將2021 年命名為「史丹尼士羅林年」。

節目夥伴

奇斯洛夫斯基:人生偶拾

「若電影須達致什麼—至少,於我而言—就是有人會於當中發現自己身影。」奇斯洛夫斯基英年早逝,留下的電影不多,令人感仰的身影卻無處不在。今年值大師八十歲冥壽,我們特別以電影課程來懷念致敬。課程分上下兩部份,先從早期作品去了解其發展,下回再集中分析其最為人熟識的傑作,探究他如何以電影語言與藝術視野凝思人生的種種偶然與宿命。

粵語主講,講座長約五十分鐘

套票優惠:六堂七折、兩堂或以上七五折

奇斯洛夫斯基課程特刊:出席講座的觀眾將獲贈課程筆記《奇斯洛夫斯基:人生偶拾》(中文版)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