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好色一代男 增村保造
性和慾望, 是增村保造( 1 9 2 4 - 8 6 )電影的圖騰。觀之僅見情色,是只緣身在此山中;若然昭見革命,則已識廬山真面目。
增村曾留學羅馬電影實驗中心,並據說接受過安東尼奧尼、費里尼及維斯康堤的授課。回國後,他重返大映片廠先後任溝口健二和市川崑的助導,卻不避諱批評日本電影是「非現實的唯美主義冥想的結果」。深受意大利新寫實主義影響,首作《吻》以糅合大和文化與歐美時尚的前衛風格另闢蹊徑,創作軌跡貫徹着對戰後日本社會的批判與電影改革的省思。影評家Jonathan Rosenbaum將他與德格拉斯薛克及尼古拉斯雷等美國名導相提並論,大島渚及今村昌平等亦深受其影響,從而創領日本電影新浪潮。
捨棄傳統日本電影詩意美學的感性氣質,增村鏡頭下的女性是擁抱強烈個人意識的主體。若尾文子完美展現這種「慾望與民主主義結合」的氣韻:為求真愛而殺夫的少婦、擺弄同異性愛的魔女、以靈肉普渡傷兵的天使,皆體現忠於自我的情感;無論藉性愛達致操控甚而毀滅,抑或在虐人自虐中尋求虛無快感以至政治自由,慾望迸發的火花,令人着迷。
擅長把文豪的翩翩美文轉化為流麗影像,大江健三郞在《偽大學生》的社會批判、開高健在《巨人與玩具》對商戰的嘲諷、江戶川亂步在《盲獸》的詭譎色相,透過他獨特的詮釋,展現種種社會生態與人性本質更見深刻。谷崎潤一郎的靡麗情色,與增村的放浪鏡頭更是天作之合;《卍》及《刺青》超越文字想像而直觸感官神經,透過若尾文子集誘惑與毁滅於一身的美,映照日本文化中性與死的曖昧互纏。
「無約束的慾望並不存在,暴露慾望的人只被視作瘋狂…… 我希望創造一個瘋子, 不理別人想法,展示自我慾望而不感羞恥。」畢生五十八部電影以赤祼祼的瘋狂解放慾望;好色一代男,我自行我道。
鳴謝


光影珍藏:電影基金會
史丹尼士羅林的未來哲學
因為一片會思考的海洋,波蘭科幻小說作家史丹尼士羅林(1921-2006) 廣為世人認識,《索拉里斯》兩度被改編成電影,塔可夫斯基與史提芬蘇德堡均大名鼎鼎,偏偏他對兩部電影都不感滿意,因為他的世界浩瀚而深邃,幻化多變而若即若離,即使是駕馭光影功力十足的電影大師,也未必可以與之如如相應。
擁有猶太人血統,自小便沉迷製造假證件偽地圖的史丹尼士羅林,小時全家就憑假護照逃過納粹搜捕。他沒有順從父親的期望進入杏林,反而開始發表詩作、小說和評論。由於他的寫實小說無法順利通過波蘭共產黨的審查,於是開始專注創作科幻小說,處女短篇作《來自火星的人》一鳴驚人,也為世人打開一道影響深遠的科幻宇宙之門。
這位文壇怪傑擅長結合科技和童話元素,不斷挑戰科幻類型本身的限制。讀者進入他的敘事世界,沉浸的遠不止於奇詭眩麗的情節,還包括充斥哲意的想像、令人浮想聯翩的暗示。他作品的主題,由否定與外星生命溝通的可能、思辯科技知識的發展與制約、展示倫理的缺失與弱點,到人文的終結,往往於悲觀中摻入深刻的反思,旨不在提供撥亂反正的良方,而在批判人性之餘令讀者意識自身的限制和價值。
受過共產政權統治的洗禮,史丹尼士羅林並不相信絕對真理的存在,一切都在歷史之中,因而在他那寫實主義與科幻並存的國度,對未來世界提出疑問,什麼都有因緣,同時什麼都有可能。正是這種超越限制的自由想像,令他的作品成為各電影作者爭相改編的對象。為了嘉許他的成就,波蘭國會將2021 年命名為「史丹尼士羅林年」。

節目夥伴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