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中文

開幕電影

今敏:夢之宇宙

「我要懷着對世上所有美好事物的謝意,放下我的筆,我就先走一步了。 」這是日本動畫導演今敏(1963-2010) 的遺言。他走得太早,46 歲因癌病去世,死前念茲在茲是未及完成的《造夢機械》。把劇本、分鏡、角色和世界觀的設定都獨攬一身,今敏對「放任」與「傲慢」既自責又自喜;然而正是「這樣的家伙」,才能創作只有他能完成的動畫,他亦盼自己走後作品及精神仍能延續下去。

從首作《藍色恐懼》(1997)開始,他執導的四部長片及一部電視作品皆被譽為經典,每部都神采飛揚,且影響深遠。戴倫阿羅諾夫斯基的《迷上癮》(2000)就算購買版權也要直接翻拍《藍色恐懼》中浴缸一幕的分鏡向他致敬;基斯杜化路蘭的《潛行凶間》(2010)無論意念、場面以至角色設計,跟《盜夢探偵》(2006)也有驚人相似之處。

今敏以漫畫家身份出道,發表短篇及連載漫畫,曾任大友克洋助手,協助繪製《阿基拉》漫畫,亦因大友克洋的關係,開始涉足動畫製作。今敏作品犀利之處,是以澎湃的想像力和絢爛的表現手法,刻劃現代人的焦慮、雙面人格、多重身份的交疊、想像與現實的交纏,以至對理想鍥而不捨的追尋,他所呈現的不是片面的熱血正能量,而是瞄準人性弱點,直視社會陰暗面。自言是最具野心的電視作品《妄想代理人》(2004)就是反療癒,如今敏所說,是「給那些拼命為自己找藉口的人狠狠一棒」。

今敏既能駕馭電視動畫篇幅,又可把個人風格和創作主題濃縮在一分鐘短片《早安》(2008)。《千年女優》(2001)不斷奔跑尋覓所愛,《東京契爺》(2003)在社會邊緣尋找幸福,即使在紛亂人世,今敏的動畫世界始終相信救贖的力量。最後一部長片《盜夢探偵》可謂集大成之作,不但影像絢麗奇幻,更以瘋狂夢境逼視社會病態,並透過通往潛意識的路,令角色尋回一直被壓抑的夢想。

「他絕不原諒最輕微的錯失。」在柏斯高亞歴斯雲信執導的致敬紀錄片《今敏:造夢大師》(第10 頁)裏,大師矢志追求完美的精神,即使離世十年,依然教人悠然神往。

金基德的煉獄人間

說金基德(1960-2020 [...]

說金基德(1960-2020)是譽滿國際的藝術家,或聲名狼藉的剝削者,相信支持和反對之聲同樣不絕。一生爭議不斷,皆與「暴」密不可分:鏡頭內以美學昇華殘暴,令他成為唯一囊括康城、威尼斯及柏林三大影展榮譽的韓國導演;鏡頭外則加以酷虐,令他深陷性侵風波,從南韓影壇銷聲匿跡,直至去年在拉脫維亞染疫病歿。

赤貧出身,自學成才,從首作《鱷魚藏屍日記》(1996)開始,金基德自我投射,將困苦經歷冶煉成強烈的電影風格,赤裸裸刻劃受壓迫邊緣人的沉淪與絕望。在如畫風光裏勾勒人間煉獄,挑釁感官倫理,以冷酷且靜美的影像將情慾以至殘虐意識推向極致。稱譽者視之撕破道德禁忌,揭露人性黑暗,迫令人直視社會的荒謬;鄙視者則認為是賣弄暴力,以貶抑女性的扭曲價值觀滿足男性權慾,電影的藝術價值亦備受質疑。

場面驚世駭俗之外,金基德亦善於把哲學宗教意涵穿插其中,以影像寄寓:《漂流慾室》(2000)的靜湖以至《情慾穿心箭》(2005)的汪洋反襯情慾狂濤;《慾海慈航》(2004)的援交暗室以至《感官樂園》(2004)的空置房子裏沉澱無言孤寂;《春夏秋冬》(2003)的禪僧覺悟以至《聖殤》(2012)的聖母慟子像映照自我救贖。人若孤島,眾生皆孽;幽沉隱喻昭亮最深藏的愛與痛,以暴言道是大膽求新抑或嘩眾取寵,任由議論。

審觀他特立獨行的世界,或可借牟宗三的哲思道之:「一會兒是人性,人性是當下,一轉便是獸性,獸性亦是當下。這裏是宇宙罪惡魔怨缺憾的大會萃,是修羅場,亦是道場。 」

光影珍藏:電影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