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中文

隆重首映

VR 超現實

VR技術已經發展了十多年,在 [...]

VR技術已經發展了十多年,在愈來愈多電影製作人的參與下,除了觀影體驗不斷提昇,也在內容上創造出更多可能性。這是一種需要觀眾更主動去探索,更沉浸於其中的影像媒介。常說電影是夢,VR是另一個通住夢的入口。是次節目精選多部不同地區的VR佳作,包括紀錄、科幻、動畫和劇情類型,把虛擬、現實與人的內心世界連結。

合辦

節目夥伴

藏影慈光:萬瑪才旦回顧展

說是為西藏電影開天闢地的拓荒 [...]

說是為西藏電影開天闢地的拓荒者, 萬瑪才旦(1969 -2023)當之無愧。

從文學到電影,首作《靜靜的嘛呢石》率先打破藏族電影由他者書寫、以漢語配音的潛規則,從西藏民族視野出發,以自我聲音訴說本土故事,讓藏語片在國際影壇有若雪域神山,傲然而立。

名字裏的「萬瑪」意指蓮花,來自藏傳佛教尊奉的蓮花生大師。美學風格一如其名:樸實、清穆、靜秀,與世不爭,氣度自華。深受基阿魯斯達米的影響,從日常生活就地取材,真實捕捉祖傳文化底蘊與宗教風貌。廣袤藏地高原、奧渺靈性生活不再淪為獵奇者眼中的藏域風情畫;鏡頭下是藏民的生存實況和迫切窘境:處身現代文明與物質主義的巨輪下,傳統文化和信仰該何去何從?

《尋找智美更登》的尋人者,追求傳統文化和個人幸福;《老狗》的老牧民,捍衛尊嚴抗衡到底;《塔洛》的孤獨者,誘惑過後一無所有;《氣球》的懷孕妻,在信仰與現實兩難間難以抉擇。面對新時代的衝擊,有悵然若失,亦有豁然頓悟。將一切激烈碰撞藏於娓娓寓言,深刻裂痕卻在簡約構圖中清晰可見。固定的鏡頭、沉緩的推進,寫實影像偶爾透見夢幻詩意,超度傳統的桎梏,灑遍人文關懷的醇溫,恍若佛慧靈光乍現。

致力推動藏語片的發展,萬瑪才旦擺脫制度框架及地域阻困,開拓獨立創作的道路,其團隊儼如藏族電影人的實驗及培訓基地,更為眾多年輕導演擔任監製。從松太加、拉華加、德格才讓到久美成列等,皆已獨當一面,以不同方式繼續革新,讓藏族電影文化枝繁葉茂。

生死無常,萬瑪才旦於今年五月遽然離世。他已在電影裏完成了此生任重道遠的修行,為後繼者燃燈引路,照亮前途。

小津120 : 素樸的精緻

今年是小津安二郎一百二十歲華 [...]

今年是小津安二郎一百二十歲華誕,亦是其去世六十周年。感覺上,大師彷彿從沒離開過。可不是嗎?他雖僅存三十六部作品完整傳世,影迷依然百看不厭,每遍欣賞總有不同體悟。今次精選的五部最新修復作,猶如其鏡頭下的女優田中絹代,輕妝淡抹後更見清麗出塵。

這位自謙只拍一種電影的「豆腐匠」,在早期默片巔峰作 《非常線之女》,罕見拍出荷里活式犯罪類型電影。靈活影機運動、明快剪接節奏有別於其後簡約純粹的獨特風格,但對低下層的人文關懷始終如一。田中則打破女性的刻板形象,變身日為白領、夜為黑幫的雙面人,與《風中的母雞》懷抱苦難之日本女性象徵大異其趣,散發不一樣的光芒。

從默片到有聲片,二戰後復員歸國的小津,對百廢待興的城市別有一番感悟:和諧安定的氣氛已一去不返,戰後的人心創傷仍難以平復。沉澱戰後幽思,風格轉趨素樸, 畫面更見嚴謹精密;《長屋紳士錄》的樂觀與《風中的母雞》的悲調,大抵也反映了小津既盼望又失落的迷惘。孤兒的主題、暴力的場面,在小津其後電影裏無復再現。

「坐在榻榻米上的日本人之視線」的低角度攝影是小津簽名筆觸,從寧靜淡泊的日常生活裹,往往看出了婚姻與家庭的暗湧。在《茶泡飯之味》及 《早春》中,夫婦在經歷風雨後,走向靜謐的歲月。鏡頭透過角色的平行視線,細緻觀察人際關係,含蓄抒發人生感懷:瞥見社會變遷中倫理無聲無色地瓦解,也透現對日本傳統文化在現代價值觀中失去立足點的悵然若失。

雲溫達斯認為小津的作品代表着「電影藝術失去的天堂」。而這吉光片羽,何嘗不可以永留人間?